本网站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敏感信息        
![]() |
![]() |
![]() |
![]() |
2017年3月25日,由我社组织的“中国工业遗产丛书”编撰研讨会在我社数字体验中心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多所重点高校的“中国工业遗产丛书”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工业遗产丛书”项目组成员,我社社长卢家明、副社长乔丽、副总编潘宜玲以及相关编辑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国工业遗产丛书”项目负责人赖淑华主持了会议。
“中国工业遗产丛书”是我社组织的大型学术丛书,是国内第一套完整反映10年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资源再利用的最新成果的系列丛书。第一辑15卷,第二辑计划12卷,选取工业建设基础好、工业遗存多、工业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成果突出的省份和城市,回顾工业建设的历史,发现里程碑式的工业企业,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汇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案例。
工业遗产是新型文化遗产,从2006年《无锡建议》至今,国家层面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已经10年。各地进行了大量和系统的工业遗产调查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城市建设进入新常态,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风起云涌,成功案例层出不穷,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做法。本丛书旨在做成工业遗产学科领域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和基础文献,为学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较为全面的基础信息和保护再利用方法指引,也为学界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研讨会上,搭建了“中国工业遗产丛书”编辑委员会的初步架构,推选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刘伯英副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徐苏斌教授和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彭长歆教授为本丛书主编。依据丛书第一辑作者反馈的编撰大纲审阅意见,讨论并确定了编撰结构及内容框架,并就丛书的编写风格、体例设计、版块内容、图文比例以及篇幅等达成初步共识,同时,初步确定了第一辑各分卷的编写完成时间和出版时间,为本丛书的有序推进和如期出版打下了良好基础。(图文/蔡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