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互联网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敏感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专栏 >> 正文党建专栏

【迎接党代会】同心筑梦 学校统一战线成员话进步谈发展(一)

    点击数:2906 次

同心筑梦开新境,继往开来谱华章。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知识分子的汇聚地,目前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7个民主党派,以及侨联、港澳联、知联会3个统战团体。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出彩,更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核心目标履职尽责。


 统一战线成员颂歌献祖国


学校党委统战部王丹平部长介绍道,近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华南理工大学统一战线自觉发挥重要法宝作用,把握时代方位,锚定使命任务,紧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根本,切实引导全校统一战线成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凝聚华南理工大学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热烈期待着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今天,【迎接党代会】栏目推出统一战线成员采访专辑,介绍他们中的多位优秀代表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抒发他们将在学校十七次党代会的指引下谱写新篇章的豪心壮志。

作为华工人,我在此衷心祝愿党代会圆满成功,学校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于2004年来到华工,这些年来,华工伴我成长,促我进步,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作为国际教育学院创建人之一,我一步步经历和见证了学院在学校发展这个大环境下的成长。短短数年,华南理工大学的在校留学生人数以年均增长35%的速度由158人增至2380人,学历生占比约为60%,生源遍布世界各洲123个国家。如今每到一个地方,自有留学生校友热情相迎,这点变化让我很是欣慰。回国后,华工侨联吸纳了我,让我有了一个新的归属,也让我在政治上逐渐成熟,学校将我作为侨联代表推荐到省政协,我成为省政协委员、常委。2018年,我非常幸运地作为归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是华工培养了我,造就了我,我和华工一起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和华工一起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第十七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我的内心很有感悟也倍受鼓舞,我们每个人都与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以后的科研与工作中,我一定会肩负起华工人的责任和使命,为学校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侨联常委、华工侨联主席,无党派人士,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安然





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即将胜利召开,吹响了华南理工大学再加速的号角。我是在这个美丽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华南理工人,此时此刻尤其心潮澎拜、思绪万千,对学校的发展充满遐想和期待。


1986年入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学校还叫华南工学院,三年后,师兄们已经羡慕我们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留校任教至今亲历了学校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回忆往事,一切历历在目,既令人唏嘘,更令人鼓舞。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已由一个地处祖国南疆的宁静学院发展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力前行。我所在的应用物理系也由一个以公共课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小单位成长为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大学院,物理学科也已进入ESI前1%。


在卸任民盟华南理工大学基层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我于2017年6月又担任了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2018年,又先后当选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常委。在新的岗位和平台上,一直得到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支持,获得了更多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机会,更好地发挥了凝聚共识的作用。


“行百里者半九十”,希望自己能继续搭乘华南理工这辆“双擎四驱”快车奔向更加远大的前程、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 邓文基





2000年3月我从北方古城来到美丽羊城,至今整整20年了!自己已从一名无党派人士成长为民主党派中央委员,从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变成开始享受生活的退休人员。工作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命的宽度越来越宽。深切感受到,华南理工大学在不断前进中也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感谢之情油然而生。


作为土木工程系的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学校和学院给我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使我顺利完成近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先后获得全国力学优秀教师和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学校党委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参政议政能力的诸多机会,使我参与完成上百项广东省地方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参政议政的范围从天河区拓展到广州市和广东省。


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即将召开,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希望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各党派团体同舟共济,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力争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自己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广州市政府参事,九三学社社员,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 魏德敏





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学校十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快速发展。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广大师生抢抓机遇、砥砺前行、不断取得一个个突破,华南理工大学的各项排名不断提高。


学校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个人的发展不断创造优越的人文环境与科研条件,实现了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个人也在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先后获得教育部首届青年科学奖、美国化学会Arthur K. Doolittle 奖等,连续入选ESI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最后衷心祝愿学校十七次党代会顺利圆满召开!坚信此次党代会能进一步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带领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推动学校迈向新的台阶。

——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华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黄飞





七年来,学校跨越式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上一轮学科评估中,成为学校8个A类学科之一,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连年进入前10名。在此基础上,本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被选为民革广东省委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并在2018年光荣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提案委委员、界别发言人,就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多次建言献策,获得多项荣誉。


印象最深的是,为执笔完成广东省政协重点督办培育提案,带学生深入调研广东省农村普惠金融和涉农产业发展,发现较多加工厂因成本问题计划搬迁到东南亚去,造成了较多工人的就业困难。于是撰写提案向政府呼吁,通过政策顶层设计,留住制造加工能力,合理引导产业工人就业,得到了南方日报、深圳商报等媒体报道。疫情期间,我国制造能力的维系和稳健性保障成为热点话题,因此两次受邀主持广东省政协委员会客室,关于紧急救助中小微企业的建议得到省办采纳。


这些成绩都是根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和供应链实际,依托华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的。学校积极倡导的扎根华南实践,实现科研成果与政策智力支持有机融合,“顶天立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学者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动力来源。

——广东省政协委员,民革省委委员,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牛保庄





自十六次党代会召开到现在,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紧紧抓住国家和广东省发展和改革的机遇,实现了飞速的发展。校园环境和办公楼的建设和改造,为教学奠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校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学校赢得了更多的美誉和关注度。


我们华工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和正向的作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线教师、民革党员,深感责任之重大,让我有着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回首过去,可喜可贺!经过百年历史积淀和一个甲子的艰苦奋斗,学校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大学文化。展望未来,信心满满!我们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新一届校党委的领导下,立足本职,奋发有为,多建睿智之言,多谋务实之策,齐心协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天河区人大代表,民革省委常委、华工支部主委,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王全迪





七年前,我的孩子刚刚出生。新的生命代表新的希望,在孩子慢慢长大、懂事的过程中,我们家充满了欢乐和收获。


这七年,我眼中的华南理工大学,也充满着新生的力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发展实现了质的突破,捷报飞传:学术排行榜名次逐年上升,国内外影响力与日俱增,美丽新校区建成启用,科研环境和条件不断提升……就教师自身而言,国家和学校给予了每个人,特别是青年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干劲十足。同时,教师工资待遇不断提高,大家安居乐业,事业发展顺利。


记得十年前,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准备回国加入华工时,国外工作单位的老板语重心长地跟我讲:“如果回国发展不顺利的话,欢迎你回来,我这里一直给你保留着办公室……”。回国后,我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优秀平台上,借助华工的上升气流获得了发展。科研之余,也担任政协委员等工作,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今天,我可以完全自信地向前老板说:“我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展得很不错,请您放心!”


第十七次党代会后,华工必将在新一届党委领导下,迎来新的发展,给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发展机遇。我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努力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常委、华工委员会主委,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俞祝良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